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振兴乡村,教育当“先锋”

发表日期:2018-7-14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南乐县,全县财政收入只有5.5亿元,虽然算不上贫困,但有限的经费用来发展教育事业却也捉襟见肘。

南乐县一不沾“贫”,不属于黄河滩区贫困县,国家财政补贴少;二不沾“油”,不像周边县有石油可开采,发展教育更多只能靠自己想办法。

尽管如此,2017年,南乐县却制定了教育事业发展3年计划,3年时间规划投资4亿多元,建设项目学校60所。同一年,南乐县还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被评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让学生都有“冒尖”机会

今年,高考分数及录取分数线一出来,南乐县第一时间发布了“成绩单”:县第一高级中学高考成绩再创佳绩,比去年有所提高。

然而,南乐县教育局局长郭运昌却给他们泼了冷水:“一高的生源质量历来强于县里其他高中,要是学校之间公平竞争,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均衡教育,还能‘冒尖’的话,算你们真有本事。”

追求优质,但更注重均衡,是南乐县发展教育事业所秉持的理念。

一提起职业中专,许多家长并不认可:让俺孩子在那里学3年,费时费钱,还不如直接去打工。过去,南乐县职业中专每年费不少力气招来近400名学生,能够读到毕业的不到200人。为了不浪费教育资源,学校每年还招收1000名高中生,但生源质量并不理想。

如今,这种情况已成为历史。近日,记者看到南乐职中门口的简报:高中部高考成绩、中专部对口升学人数均比去年有了大幅提升。

“我们不单纯追求个别优质学校的高升学率,而是更看重全县高考本科的上线人数。”郭运昌说,“农村学生上好大学,是全家人的希望所在,也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补齐乡村校“短板”

与绝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样,南乐县教育的短板在于乡村。为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两年前,南乐县启动了乡村教育振兴工程,在乡村学校建设方面重点发力,投资1300多万元,对全县45个农村小学教学点、19所破旧小学进行全面改造;投资2300多万元,为全县12所乡镇中学添置塑胶跑道、篮球场和人造草坪足球场等设施。

“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在南乐县,这不是一句空话。

南乐县最西南边的留固店村,是周边县市有名的“博士村”——恢复高考以来走出了14名博士、55名硕士、300多名大学本科生。

始建于1965年的留固店村小学,占地面积只有5亩,一排3间平房教室。村里重视孩子教育、支持学校发展,两年前,以村集体土地换村民土地的方式,将学校占地面积扩大到10亩,并盖起了3层的教学楼,建有仪器室、实验室、音体美教室。校长王改顺介绍,村里还计划在学校西边新建一所幼儿园,改变目前幼儿园与小学同校的局面。

留固店村小学校园内,有一尊孔子塑像正对着大门,学生们进入校门,首先对着塑像鞠躬行礼。这座塑像,是在此毕业、现在北京工作的校友胡晓丽携全家捐建的。塑像的背面刻着这样一句话:谨此感谢为留固店教育事业奉献的人们。

越是艰苦,待遇越高

尊师重教,尊师为先。南乐县有59万人口,有学校、幼儿园480所,在校生12万名,在编在职教职工4000多名。该县在落实了农村教师在乡镇工作,每人每月补贴200—300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了乡村教师差别化补助方案,每年拿出500余万元,给除城关镇以外的11个乡镇、84所边远学校教师发放每人每月300—400元生活补贴,建立了“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南乐县西部的梁村乡史官村,相传是黄帝的史官、造字圣人仓颉的故里,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风尚。史官村小学原来的校园已经装不下周边村庄越来越多的孩子,校园西边,投资近300万元、建有“双轨制”12个教学班的新校园,正趁着假期抓紧施工,预计明年春季学期就可投入使用。

盛夏太阳暴晒,47岁的村民史英战还在学校工地上忙碌着,他家里3个儿子,分别上大一、大二和大三,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加起来有6万多元,尽管有一万多元的教育补贴,还需办理4万多元的大学生生源地贷款。“虽然手头紧巴巴的,但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上大学,这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好在党的政策好,无息助学贷款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史英战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要先行,越穷越要办教育,教育兴则乡村兴。”今年“七一”,南乐县委书记孙栋给全县教师上党课时这样说。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14日第2版 版名:新闻·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