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租房入学要防范民间潜规则

发表日期:2018-6-6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北京市近期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中,首次提出“符合条件的京籍无房家庭子女可跨区租房入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区房”炒卖降了降温,让不少无力购买高价学区房的京籍家庭家长看到了孩子进入“教育大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希望,租房入学成为不少等待入学家长的新希望。但由于优质学校学位紧张,与东城、朝阳、海淀、石景山、通州等区2018年“幼升小”入学实行“六年一学位”的政策相叠加,致使目前所谓“学位房”租金已经达到数十万,且仍一房难求。原本要给“学区房”降温的政策却炒红了“学位房”,并引发了家长的新一轮择校竞争。

要想回应上述问题,首先需要厘清我国公共基础教育服务的逻辑供给依据。很长时间以来,户籍一直是我国各城市向市民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主要依据,而房产则是择校的关键因素,往往需要个人购房才能享受充分的公共教育服务。在此逻辑下,学区房价格居高不下,持续上升的房价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房产的投资属性。与购房者高额投入产生的“补偿心理”相呼应的是,一些大城市也往往在入学政策上主要采用“单校划片”,即户籍、房产与单一学校绑定,进而形成了“以房择校”的局面。

随着“租房入学”政策的放开,特别是“多校划片”政策的出台,客观上优质教育资源与固定房产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加模糊,这种不断模糊的关系降低了家长购买学区房的期望值,抑制了学区房的过度炒作。

但是新的入学政策在降低购买学区房期望值的同时,却“唤醒”了另外一批家长的需求。“符合条件的京籍无房家庭子女可跨区租房入学”这一政策有着双重意义。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房产的“租购同权”,为北京市租房入学提供了新的明确依据;二是回应了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问题,即户籍人口的跨区流动与享受同等公共教育服务问题。城市里的人口流动不仅仅只有非户籍人口,本地户籍人口跨区流动也经常出现,即所谓的“人户分离”。在以往的入学政策中,人户分离的市民利益往往被忽视,其待遇甚至不如持有房产的非户籍人口。租房入学新政策出台后,难以购买学区房的户籍人口、集体户、优质资源较为欠缺区域的户籍人口的需求不可避免地被唤醒,所以,租购同权后,优质学校的竞争更加激烈。

考虑到可能引发的新一轮择校竞争,北京市其实在入学政策中对租房入学条件进行了明确和限定。比如明确规定北京市户籍无房家庭,长期在非户籍所在区工作、居住,符合在同一区连续单独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该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等条件的,其适龄子女可在该区接受义务教育。不过,这些条件对于志在择校的家长而言并不难达到,为谋得一个优质学位,很多家长完全可以通过加入租房大军“攒条件”。于是在购房得学位逐步降温的同时,又掀起了提前下手租“学位房”的热潮。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热潮中充斥着各种隐患,比如通过租房来获得学位只能由租户与房主私下签订合同,其合法性、对双方权益均难以保障。面对这种苗头,教育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举措,遏制新一轮的择校竞争。一是根据区域优质资源状况,适当提高租房入学的准入条件;二是将租房入学与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电脑派位绑定,在部分区域可以尝试跨学区入学;三是加大资质审核力度,建立明晰严格的造假追责制度。让市民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不至于屈服于所谓的潜规则。

(作者系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06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