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文学院学生致作家阿来

发表日期:2018-6-4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迎来第十一位驻校作家——著名作家阿来,本文为学生代表在欢迎仪式上的发言,其中既表达了对作家的崇敬,更表达了对文学的理解。本版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编者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学生代表站在这里,向阿来老师表达我们诚挚而热烈的欢迎之情。和阿来老师一样,我也是一个四川人。记得初读阿来老师的作品还是在高三,在那个紧锣密鼓备战高考的冬天。四川的高考竞争压力非常大,我们所有的时间都在刷题中度过,身边的同学们没有时间去读文学经典,也没有老师告诉我们有必要去读什么经典。那段时间,我和我同桌在一次重大的模拟考试中考差了,灰心之余,我们想读几本闲书放松一下,于是便去学校那座无人问津的小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她借了一本当时流行的魔幻爱情小说,我借了一本《尘埃落定》,晚自习时,我们就坐在最后一排偷偷地读书。那时我既没有学过文学史,也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尘埃落定》竟然这么好看!那两天,我课也不听了,作业也不做了,读几行就抬头告诉我同桌“这本书真的太好看了!”她,一个从来只读通俗小说的人,将信将疑地读了几页,惊讶地发现我没有骗她。因为只有一本书,我们又都等不及对方读完,于是我们便计划每个人读上几节,然后在课桌底下递给另一个人读,我们就这样偷偷摸摸地读完了这本书,还就书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了很久。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的高中时期仅有的几段与“文学”有关的记忆了。

我并不认为一部作品的“可读性”有多重要,我想说的是那时我们两个没有受过足够的纯文学启蒙的高中生,的的确确被这部作品里的某些意蕴强烈地触动了。当我第一次见到阿来老师本人,已经是去年这个时候了,去年的5月24日,我已经大四了,阿来老师已经写出了《空山》《格萨尔王》等新作品,在十月文学院第三期“名家讲经典”活动上,阿来老师分享了他对《百年孤独》的理解。在整个讲座过程中,阿来老师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他说,一个人接受纯文学经典熏陶的过程正是把过去受到的错误的、死板的文学教育移除出去的过程。顺着这句话,我想起了许多事,既想起了高三时读《尘埃落定》的震惊,又想起了我在文学上走过的弯路,更想起了我不变的初心和此刻的幸运。

我还记得阿来老师曾经说过:“写或者不写,就是看见或者不看见,清楚地看见或模糊地看见,富有意味地看见或者一般性地看见。”这其实提示了我们:成为一个正直、有灵性的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有洞察力的写作者,才是写出好作品的第一步,大量关于题材、技巧、修辞的讨论,其实无助于产生真正有超越性的作品,因为真正的超越性只能来源于作家本人的精神储备。而人性的光芒、启示的光芒,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常常更耀眼地闪耀于作家本人的言行上。阿来老师的独特个性,始终让自己“在路上”的态度,在阅读作品与体察复杂现实之间不断往返的努力,也同样启发着我,去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去首先拥有“看见”、“有意味地看见”的能力。

我想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这才是我们从亦师亦友的作家老师身上,能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我深知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如果有幸亲身领受那个时代真正的大师们的影响,那么这段经历会成为一颗高高的启明星,成为指引这位青年一生的精神力量。有榜样在前,在讲台,在身边,在师大,在这条文学之路上,我们的步伐定会更加稳健!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创作专业2017级研究生)

《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04日第12版 版名:读书周刊·人文书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