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徐冬梅:母语教育的去路和归途

发表日期:2018-1-8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我们走进了一个新时代

如果让大家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你所处的这个世界,不知道大家会说什么。今天的人类,走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刻?我们看到,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地区冲突不断。我们看到,科技在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并没有让人类感到幸福,而是让很多人忧虑,是不是有很多职业即将消失,就业将变得越来越难?从全球视野来看,我们能否意识到,我们其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前一段时间,我刚去过美国,我深切感受到中国真的在崛起,中国正在走入一个新的时代,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徐冬梅在“2017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上作主题演讲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突出表现在教育,医疗,养老……表现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我们所处的教育行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认知。

新时代背景下,母语教育该承担什么样的使命?

我们经历了“一纲多本“的时代,今天,我们又走入全国统一使用部编教材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母语教育该承担什么样的使命?母语教育该做些什么?

我以为,母语教育应该让孩子具备作为一个未来公民所必备的听说读写能力,运用母语的能力,他们要在母语教育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文学教育,养成良好的心性,丰富的情感,很好的想象力,这也许是未来智能机器人无法代替人类创造性的根本所在。

在母语教育过程中,我们还要接受母语文化的教育传承,不仅仅是只对本族文化、本国文化传承和认同,也有对多元文化的欣赏和接纳,母语教育更承担着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未来的公民所具备的审美、思维方式的培育。

我们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中国,一方面是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还有许多发生在教育界的令人心痛的事件。我们不禁会问:教育究竟怎么了?

亲近母语以为,教育的责任是培养新一代的人类。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母语教育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里面,最重要的首先是培育人,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爱和善良,其次是培育未来社会的公民,让他们懂得权利和义务,懂得自由和宽容,懂得群己关系,理解契约和诚信,具有清明的理性。

母语教育还应该承担培育社会引领者的任务。这些引领者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愿意担当,愿意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血肉,用自己的努力去为这个社会去建构意义,寻找共识,愿意为这个社会的进步和美好而不懈努力。

在这样的时代,母语承担这样的一个使命,我们该怎么走这条道路?

母语教育的去路: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构建母语教育体系

如果我刚才讲的是一个宏观的情境,我还想具体说一说小学语文教育所处的具体情境。我们走到了统编教材时代。这个时间,所有在座的老师和全中国小学语文老师将共用一套语文教材。温儒敏、曹文轩等主编,以及众多的编者、特级老师、审查委员、专家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也看到这套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统编教材不再拘泥于一本书、一本教材,而把阅读放在突出的位置。儿童阅读十多年的成果在这套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材里编选的儿童阅读作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套教材吸收了教改很多好的经验,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充分的比重。

我们今天来讲母语教育的去路,还是在经历了十多年儿童阅读推广的历程的基础上。伴随着十多年的儿童阅读推广,儿童文学进入小学语文教学,诗歌的诵读,主题阅读、图画书、整本书的阅读为我们下一步的改革准备了很好的基础。很有幸亲近母语参与和推动了整个进程。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教育在一批有识之士推动之下,一步步走到今天。尽管这其中,有一些过热,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在一个民族文化复兴的关口,我们该如何来认识自己的文化,让孩子们去亲近自己的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还有很多丰富的教育探索,比如未来学校、人工智能、项目式学习等,给统编教材下,如何进行课内外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但是,儿童阅读进行了这么多年,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我们小学语文教育、语文教学范式、既定格局发生了变化吗?没有,我们大部分老师,依然奉守的这样的逻辑:

·母语学习,就是教一本语文教材。

·课堂教学信奉精确指导模式。老师在课堂上精讲分析,进行字词句篇的语文训练。

·课后孩子们要做大量的练习。大量让孩子们进行听写默写、抄写好词好句、近义词反义词、阅读题海、写作训练。

·标准化考试是语文评价的唯一标准。

今天的学校依然在用这样的语文教育模式。当然,这个模式不光是语文教学,我们的数学英语,几乎各门学科都是这样,很多培训机构,甚至互联网教育机构,也在推波助澜这种学习模式。

在这个新的时代里面,我们要从更深层面去问,母语教育该往哪里去?我们要追问很多基本问题。

首先是儿童。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儿童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阶段。然后是母语。学校和老师,还有家长和社会,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发展阶段,对儿童母语学习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儿童为什么要学母语?小学阶段儿童的母语学习对他终生发展究竟起什么作用?

在更专业的层面,我们要去问小学阶段母语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儿童学习母语心理是怎样?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建构怎样的母语课程?我们从课程出发还是从儿童出发?作为小学的母语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如果我们可以回到这些基础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去的方向就是:立足当代,从儿童和母语出发,继承中华母语教育传统,借鉴和吸收国际母语教育经验,建构一个科学、完整、完善的母语教育体系。

构建儿童母语教育体系,助力儿童核心素养形成

亲近母语将和所有关注儿童母语教育的朋友们一起努力。亲近母语作为一个母语教育的研究、研发、推广机构,我们将努力去建构四个体系:儿童母语的课程体系、儿童母语素养培养体系、儿童母语师资培养体系、家校共育体系。研发和研究这四大体系,是因为我们对小学母语教育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母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

·每个孩子都有母语学习的潜能,母语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一定要和儿童的深层心理结构相对接。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不做好阅读,不可能解决好母语学习问题。

·要处理好文学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关系。

·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共同构建完整的母语教育环境。

有专家说,小学阶段做语言文字教学,初中阶段做语言文学教育,高中阶段做语言文化教育。我以为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表述,这四个层面的学习永远是一体的。孩子们是天生热爱故事,天生喜欢韵律,天然亲近文学的。在小学阶段,应该更多采用艺术的方式,进行文学教育。对孩子们来说,母语学习,不光是学习口头语,书面语,还要学习雅言,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根,以及文学的口语、文学的书面语,他们的语言才可以生根发芽,不断成长,而不是仅仅在母语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层面上。

亲近母语以为,母语学习不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作家,或者将来写无病呻吟的文章,而是能用母语培育真正的人,能用母语去思考问题,用母语去解决问题。

亲近母语的四大体系课程建构,依然是在这样一个学理构建下,在四个层面实际上又是完整统一的层面来做的。这个课程构建是以阅读为核心,并力求在听说读写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我们正在做几个大的工程,研发任务非常艰巨。

第一,是以统编教材为主轴做课内外整合。这个项目将和窦桂梅老师来共同推动,我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来参与这个项目。我们将在教好统编教材的基础之上,有效整合儿童诵读,主题阅读、整本书阅读,并规划为一个有机的课程整体,在读的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让母语学习能够延展到生活中,让孩子进行整合式研究学习。这个过程中有效渗透对儿童有用的语文知识,例如汉字文化、语汇积累等等,明年秋季,我们将举行这个项目的发布会,欢迎大家来参与。

除了统编教材,十多年来亲近母语一直在做分级阅读研究,2001年,由丁筱青老师领衔研发,亲近母语发布了中国的第一个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近年来,我们不断修订和完善这个书目。

现在,亲近母语正在做一个重要的项目,叫做中文的分级阅读。分级阅读在世界上具有非常完备的体系,例如,在英美,在日本,在芬兰,它的体系很完备。中文阅读也有十年研究,可是非常不完善。这里有很多问题。比如,中文分级标准如何建立?儿童心理发展和阅读能力、阅读素养之间是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分级阅读应该涵盖哪些阅读文本?我们还遇到一些特别大的难点问题,大家去学英语,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词汇,分得清清楚楚。我们的中文词汇,究竟哪些字是一级词汇?如果你们去做大数据库搜索,会发现字频最高的是“的地得”,这是孩子们应该最初学习的汉字吗?汉语的儿童语料库怎么建立?中国的语言文字,母语的表达方式,非常有特点。比如说,一个句子,是不是一个短句子表达的意思就是最简洁、最简单,最为儿童所理解的?不一定,汉语言和西方语言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中文分级阅读我们研究了很多年,明年我们也将拿出一些项目成果来呈现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