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知识学习岂可用“到底有没有用”来评判

发表日期:2017-12-13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做对吗?为啥呢?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似乎都会在大会小会上强调,干任何教育之事,都应该有价值,否则,教育之事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如果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似乎教育所赋予的内容到底有没有用,恐怕任何人都很难说清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传承人类已有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许多人在教育问题上喜欢用有没有用来评判一切,殊不知,教育之内容存在传承性,当然没办法判断对未来到底有没有作用。再说了,人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接受人类已有的成果,更需要思考到底如何接受人类已有的成果。一个人接受知识需要记忆力的维持,但真正让一个人适应未来的恰恰是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我们不能够把一个人培养成仅仅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让其更好地思考知识本身,进而创造出更加新的人类知识。知识本身是不断变换、推陈出新的,如果我们拘泥于已有的知识不能够自我思考,就有可能成为书呆子,只不过是活着的两脚书橱而已。知识学习关键在于活,如果仅仅满足于储藏,而不是活灵活现地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最终创造出一个个新的知识体系,可以说,知识学得愈多,愈是不能够开阔眼界,反而会变得死板僵化起来。

自古以来,不是书读得愈多愈好,而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反躬自省,让知识的生命在血液中不断地流淌新的力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让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享受探索知识道路上成功的喜悦。百无一用是书生,一个人不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探索知识的奥妙,只知道钻在故纸堆里自以为是,恐怕,迟早会被知识变更的社会所淘汰。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人只有真正意义上把知识的学习当作常态,而不是固执地在思考,到底所学的有没有用。可以说,记忆与遗忘都是人类适应社会的最佳方式,如果仅仅有记忆,没有了遗忘,说不定就会让一些落伍的知识阻碍自己思维。不是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生活中,说不定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无聊,等到几十年后,再拾掇起来回忆,就会觉得天是那么的蓝,草是那么的绿,人是那么的好。殊不知,人的大脑有选择性的遗忘,常常把一些不好的东西删除掉,留下一些有价值的回忆。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到外面去旅行,看上去的不过是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没有多大的意思,等到尘封的记忆一次次打开,再回过头来看,就会觉得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们老是在胡思乱想,说什么知识该学,什么知识不该学,甚至以身说法,殊不知,你认为学的没有用,人家学的说不定会认为有用。学校的学习,不是对一个人开小灶,而是对一个群体而言。我们老是喜欢以自己的经历来评判别人,事实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他所学习的知识到底有没有用,只有自己知道。爱因斯坦说过,忘记的,留下来的才是教育。殊不知,真正的教育就是提供一个人成长各种选择,而不是在一边评判到底有没有用。

中小学作为基础学段,许多课程承载的都是基础性的知识,如果一味地在评判,学出来的知识到底有没有用,我们就会陷入知识无用论的误区。基础教育本身就是给一群孩子带来丰富多彩的知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可能使用其中一部分知识。当然了,知识的选择随意性比较强,但思考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决定了一个人到底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许多人在学校里是学习的佼佼者,为什么走进社会,却成了不可多得的累赘,原因就在于没有把思考与探索知识作为终身的兴趣,而是在为了一张张所谓的分数而苦苦支撑着。同样一场考试,不同的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把考试当作负担,完全是战战兢兢地面对,而另一些人,他们把考试当作乐趣,主动挑战,不断调整,目的就在于如何享受探究知识带来的幸福与成功。

学习,本来的意义就在于一只小鸟,为了飞翔,不断地振翅,总有一天会飞向美丽的蓝天。一个人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真正主宰命运的人,绝不是躲在暴风雨的后面战战兢兢,更不是停滞不前,总觉得自我满足,而是不断地思考,到底如何才能够成为新世界的主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人的学习与生活,只有不断要求自己,才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修心养性,人的学习就在于不断磨练自己,而不是墨守成规,躲在可怕的城堡里看不到阳光。

真正的学习者,他们绝不做井底之蛙,相反,更愿意做想要吃天鹅肉的癞蛤蟆,只有不断地跳跃,而不是在温水里自我死亡,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跳出一个新的境界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的学习就像登山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坚持下去,哪怕你的天资不如人,说不定在一步步地走下去,最终能够在金字塔尖看到人世间最美的阳光。

在好学者眼中,知识无所谓有用,还是无用,在思考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快乐与成功,不是沮丧与灰暗。为什么梁启超先生要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说什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许多老年人,他们走不动了,生活的圈子愈来愈狭窄,当然不会有着大的境界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判断,知识的学习与行走存在必然联系。人年纪大了,当然走得地方少了,就像一棵树,刚刚生长之时,枝头上的叶片都千方百计地向着阳光生长,等到叶黄落地之时,生活的圈子会变得特别小起来。难怪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与老年人说多少,天大不了得到一些经验,更多的恰恰会影响其战胜困难的士气。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意思很明确,老人家见多了,当然需要年轻人多倾听,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够正确认识老年人说的话,就像小马过河一样,不能主动去试试,说不定就会成为一名平庸者。“老年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可以说,老年人的经验丰富,但在人世间行走,又会痛苦地品尝许多失败。实际上,失败不可怕,关键是不能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所谓的爬起来,就是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年轻人应该“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失败面前不要害怕,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多思考,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知识与能力完美结合起来,就会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最终走向幸福的道路。我们学了许多知识,灵动的大脑会根据每个人特定环境选择遗忘一些不常用的知识,唤醒一个个经常用的知识,让知识的力量点燃生命之火,促使一个个人拥有智慧,赢回自信,享受成功而快乐的未来。

知识学习到底要不要考虑有没有用?我认为,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大可不必去琢磨,不如甩开膀子,多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说不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新的发现,不断地去探究,用新的知识来武装并激励自己,想来又有什么未知的世界不可以战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