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尴尬城郊教育向何处去?

发表日期:2017-5-25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这些天,我的头顶上始终盘旋着这样的命题:尴尬城郊教育向何处去?可能有些学校已经从低谷得到了爬升,或者已经发生了质变,然而对于我们这样的学校,似乎一直在低谷徘徊,到底是什么原因,一切如乱麻一样,很难理出头绪,着实让人无奈与焦急。

我们这儿严格意义上说是城乡结合区域,在城市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愈来愈显得所处教育环境如何滞后。不要说现代化设备已经落伍,就算一些简单的基础设施都在频频告急,看来,想要让我们的学校闯出一番天地来,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不知为啥,我们的学校似乎成了没人要的孤儿,完全成了后娘养的孩子。只要来到这里,无论你曾经如何豪言壮语,一段时间之后,都会陷入唉声叹气的境地,原因就在于学校需要做的事儿实在太多了。

点点滴滴都是教育,我们何尝不知道,到底如何才能够拯救自己,似乎没有现成的答案。有人说,濒临危险的学校,十有八九都是人多的缘故。殊不知,我们在安排教育教学任务时都是捉襟见肘,很难做到相对的平衡。难怪有人说得好,学校的发展需要人人尽力,可惜的是,长期的曲折发展,带来的是教育的一片茫然。我们成日里似乎喜欢上了叹息,连自己都想不到为啥会如此。

学校想要发展,问题是我们这儿还在原始的道路上纠结,每一次小小的变动都会带来上上下下的波澜起伏。教育改革之难,不在于改革的形式如何的难,关键是人到底愿不愿意的问题。可怜的老师,又有谁不愿意找回昔日的荣誉?可惜的是,一次次的失败让人没了希望,这样下去,带来的结局是优秀教师选择逃离,优质生源流失,这一切都让学校雪上加霜,而不是雪中送炭。

教育愈是滞后,我们需要面临的困难愈是空前,就像天上布满了乌云久久不能离去,如果是黎明前的黑暗,每个人只要稍微加把劲儿,一切都会前进的过程中得到久违的幸福。然而,我们似乎长期在乌云密布的环境中徘徊,似乎找不到阳光与璀璨的星星,难免会悲观绝望而找不到回家的路。

每年都有人选择离开,可由于人员超编,又没有新人给予补充,这一切都让学校的发展没有了主心骨。学校的发展一方面固然需要管理上给予规范,另一方面更需要外部力量给予理解与支持。殊不知,优秀教师与优质生源的流失,带给我们的是更大的困惑。

我愈来愈觉得对不起孩子们,从内心深处,谁也不愿意辜负一个个信任家庭的期望?一切不是想当然所能解决的,我们需要做的事儿实在太多了。我反反复复问自己,为啥许多家长宁愿把孩子送到城里就读,也不愿意就近入学呢?究其原因,我们这儿的教育与城里差距愈来愈大,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师资软件,就像撕裂开来的血口子,可能是长期流血,许多人都变的麻木起来。

也许有人说,想要改变就大胆改变得了,又有什么废话可说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基本的条件来给予帮助。试问,许多基础设施因为时间久远没有得到及时维护,往往是拆东墙补西墙,这样下去,难免让人痛苦不堪。

没有人愿意沉沦下去,但最起码的教学设备都得不到保障,心情可想而知。有老师说,在我们这里,为啥想要办成一件事儿总是那么的困难重重。一堂研究课,需要基本的教学设备,可能长期得不到投资,我们常常不在思考到底如何上好一堂课,而是在盘算到底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

在不知情人看来,我们安排课责务、规范课堂行为、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殊不知,在经费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一旦人心涣散,就算再简单的事儿都要伤透人的脑筋儿。我成日里睡不好,吃不好,不为别的,就是生怕对不起那些无辜的孩子。

我想,作为危机重重的学校,许多时候,只能依靠良知来推动一切,着实让人良心不安。我为一线的教师而骄傲,他们与学校的命运血肉相连,每次遇到不公正的评判,就算牢骚满腹,但只要走进课堂,一切又恢复原样。在一线教师面前,我不过是一名小学生,时不时向他们请教,目的就是希望更好地为其服务。学校想要从低谷爬出来,需要上上下下一条心,可悲的是,在利益面前,我们常常会觉得特别憋屈。不知为啥,一年一度的绩效考核都在伤害一线教师的心,那种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分配模式从来没有远离。

一方面,学校内部想要走上正常的轨道,我们需要绞尽脑汁,花费心思,说出来,很难让别人相信。我和同事们在想要做出改变之前,都要反反复复权衡,如果不能真正意义上教师角度思考,干还不如不干。实际上,我打心眼里渴望更多的年轻人充实到学校大家庭来,原因很简单,长期没有新鲜血液,留下来的十有八九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那种舍小家全身心为大家,我认为有些不近人情。假如学校存在新鲜血液,我们在安排工作上就会显得从容。如今的学校,时不时会有千头万绪的事儿等着处理,再加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不放心,又会时不时地干涉正常的教学,这样的结果带来的是更多工作上的被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得到外界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屈指一算,我们的学校建成也差不多十年朝外,当时的建筑标准已经没办法满足现在教育发展形势。线路老化,多媒体没办法得到与时俱进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试想,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差,我们家长的心情复杂又有什么奇怪呢?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学校没有了硬件上更大的投资,只不过是涂脂抹粉式的改变,这样下去,带来的是更加可怕的沉沦。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教师待遇没办法给予合理公正地分配,这一切都在考量着教育管理者的智慧。难怪许多自以为有智慧的教育管理者,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也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该从何处下手。

一边是一线教师忍辱负重的在讲台上挥洒青春岁月,另一边是无所事事者在妖言惑众,这样的工作氛围带来的是教学常规想要正常运转都显得不是那么轻松。我想要有所作为,但整个人又像踩在棉花团上,有劲使不上。亏得良知尚存,还能够在起床时告诫自己,要在职责范围内认真履职,否则,对不起那些对学校尚能信任的家长和辛辛苦苦坚守在课堂上的教师。

乡村教育到底向何处去,我们固然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但更需要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理解与支持,可以说,在困难重重的学校工作,没有超强的内心世界,往往会陷入被动工作状态中。我不是什么超人,也没办法让自己的思想走到别人心灵深处,只愿意平平凡凡把规定动作做到位。

也许前面的路漫长而看不到最终的目标,但只要走下去,我坚信就算不能到达顶峰,一路开辟的道路也会给后来人方便,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就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乡村教育向何处去,像我们这些长期处于低谷的环境,到底该怎么走,没有别的出路,闯出去,总归能够看到阳光与蓝天。着笔于此,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