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不妨关注基础教育时刻存在之硬伤

发表日期:2017-5-23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基础教育千头万绪,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会多多少少遇到一些发展中困境,如果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不利于整个教育体系的和谐发展。从教将近二十年,在基层教育管理岗位上也干了将近十年,不知为啥,学校想要更加合理发展,就需要时刻警惕硬伤的到来,我认为以下三点可能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基础教育不可以忽略基础性,而老是在专业化道路上迷失方向。如今的基础教育存在向专业化道路转化的危险,似乎每一门学科都在抓紧一切时间,培养专门性人才。语文老师希望培养出作家、文学家,数学老师希望训练出数学家,物理老师希望孕育出工程师……正因为如此,许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地给基层学校加压,门门学科都在挣时间,事事都在追求过度。他们忘记了基础教育本来应该关注的是“基础性”,而不是如大学所设置的课程那样,把学科更加细致的划分,培养专业性人才。也许有人会不服气,时下不这么干行吗?考试的难度一年年地递增,如果不以专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又怎么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我认为学业考试在强化选拔性的同时别忘了基础性,殊不知,这么些年,中考无论试卷难易,往往按照7:2:1的难易来设置的。也就是说,基础性的题目占据70%,中等题目占据20%,而高难度的题目占据10%,如果仅仅围绕10%在做文章,恐怕背离了命题人良好的初衷。可能我们存在这样的误解,连10%的题目都能够攻破,似乎其他80%的中低档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我发现,这样的想法常常不能够实现,许多时候,我们的知识学习恰恰需要从基础学起。万丈高楼平地起,真正有智慧的老师,他绝不会火急火燎地忙着10%的题目,而是反反复复梳理并运用80%的中低档题型。

实际上,孩子们的学习有时就是心有灵犀,如果一窍都不通,又怎么能够解决高档体型呢?大家伙都知道,许多时候,难题为啥困难,并不是题目本身存在多大的难度,而是孩子们本身知识体系存在缺陷。从考试的角度分析,我们需要主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而不是一味地在高难度题型中做文章。如果舍本逐末式的教育教学,只能让整个教育质量下降。从人的知识角度判断,学习知识也是从易到难,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把知识体系在孩子们大脑中形成,我们才能够在认识、判断并运用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解决学科知识存在的难题。基础不牢,又怎么能够更好地在学科知识学习中游刃有余呢?基础教育更在意知识的普及性,而不是过分追求拔尖。然而,平日里,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似乎更加注重知识水平的拔高。无论是测试,还是作业,都喜欢拿着中考题就布置,压根儿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实际,到头来,导致许多教育无限制前置。小学生几乎掌握了初中的知识,初中生已经了解了高中的知识,当然,高中生学习什么,只能钻牛角尖。难怪许多孩子上了大学,会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舒服,毕竟高强度的知识学习一旦松懈下来,能够找到方向确实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儿。

其次,基础教育不可以忽略常识性,而老是在特色化道路上徘徊运行。基础教育本来不需要过分强调多大的特色,难怪李镇西校长大胆提出要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实际上,基础教育更在意常规性运行,不过分讲究在教育道路上所谓的创新。在基础教育的道路上,我认为只要把常识性的教育做细做实做出精彩,这本身就是特别伟大的事儿。当下,学校教育向特色化方向发展,似乎只有如此,学校才算有影响力。殊不知,真正的教育在于把平常的事儿做出不平常来,否则,就算特色喊得震天响,恐怕也不会让学校从根本上有多大的起色。可以说,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社会存在的许多浮躁在校园自然有所体现,如果不能够静下心办教育,十有八九会被形式主义迷失了方向。不是许多基层学校疲惫于应付各种检查吗?我看依旧是一些基层教育机构虚荣心在作怪,他们总觉得不闹出点动静来,教育不能算是真正地开展起来。这些年,打着各种旗号,搞所谓的特色化办学,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都是在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害苦了老师,折磨了学生,实在有些难为人。我认为教育应该保持安静,不应该在喧哗声中忘记了基础教育常识性的意义。

基础教育就是需要把孩子点点滴滴都教育好,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无需浮夸,只需实在。用已故栟茶中学姚止平校长的话说,我们扫地也要扫一个全国第一来。不要以为姚止平校长说出来的话有些不起眼,殊不知,干什么事儿都能够精益求精,又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呢?当下教育工作者最容易走的误区就是什么都抓,到时候,什么都没有抓成。我想,真正一流的教育工作者,绝不会想当然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是针对存在问题,冷静思考,抓住小的切入口做文章,说不定做着、做着,就会创造出别有洞天的气象来。教育教学不需要夸大海口,更需要脚踏实地,真正意义上从教育规律出发,把身边的一件件事儿做好,才能够办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来。我不反对教育特色化方向发展,但需要建立在常识性教育的基础上,否则,一味地好高骛远,不能够真正意义上把平常的事儿做细做实,就算特色再显明,恐怕也是失败的居多。曾经全国上下都在办特色教育,然而,真正能够深入人心的又有几何呢?真正想办特色内涵的教育,需要一代代教育人不断努力,在平日点滴里深入思想,逐步认识并实践,最终得以实现的。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千万别忘了,学校的特色需要常识性教育给予支撑,愿更多的教育人能够理解之?

最后,基础教育不可以忽略人文性,而老是在攀比中无限制追求质量。学校教育固然需要质量来给予支撑,然而,真正的办学质量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分数来衡量的。可惜的是,世俗的眼中,教育似乎只与升学有关系,完全忽略了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对干巴巴的试卷分数感兴趣,似乎教育出了这干巴巴的数字之外,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学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是不是老是戴着有色眼镜,以分数为标准,来人为地划分三六九等。如今,孩子只要是谈到分数,很少有特别坦然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家常便饭,似乎一天不考试,一天就没有了意义。我们在追求质量的道路上似乎忘记了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没有哪位孩子不希望得到最高的分数,然而,学习想要优异需要建立在各种先天条件下。许多孩子家庭关系特殊,自己的经历曲折,难免在成长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美国不是有这样的一部电影《少年时代》,据说,这部电影前前后后拍了将近十二年,可惜的是,许多人看了之后,会觉得特别没意思。我认为,少年时代就是一个矛盾而又充满平淡的过程,如果我们成人不能给予足够的关怀,又有几个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呢?人文性不在于要干多少事儿,关键就在于孩子们存在成长困惑时能够及时送上温暖。不要刻意地以所谓的分数来评价教育,实际上,真正能够感受教育力量的恰恰是学生自己,试问,如果学生可以选择老师,不知道会有多少老师面临失业呢?我觉得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如果教育人忽略了,说不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只要你付出了,可能带给孩子的是一辈子难以忘怀的事儿。

真正聪明的教育工作者,他绝不会整日里念叨,要好好学习,否则……,而是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每个孩子,送上哪怕一句话,恐怕孩子都会记住一辈子。教育绝不完全是追求分数至上,而是关注孩子生命成长的质量。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高高兴兴上学校,快快乐乐把家还,不用多说,你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

基础教育可以探讨的话题还有许多,我只不过是一点粗浅认识,算是抛砖引玉,目的希望更多的人平平常常看待孩子成长,让学校教育实实在在起来,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