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育大智慧从何处寻?

发表日期:2017-4-11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春暖花开,晴空万里,我漫步校园小径,思考着教育智慧从何处寻?抬望眼,一行白鹭直上青冥,顿然发现,天地之大,只有不断前行,才能在平凡点滴生活中找到归路,享受教育与生俱来的幸福与快乐。

教育智慧从何处寻?我认为一个人的教育大情怀首当其冲。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在旁观者看来,教育不过是来来往往的重复,没有多大的意思。等到孩子们一个个长大,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衰老。殊不知,教育之所以乐趣多多,就在于教育者心系学生,拥有大情怀。一个人,只要是喜欢教育,无论如何的苦,怎么样的累,都不会觉得枯燥乏味。究其原因,就在于自己始终如一对教育的一份至情至爱。

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他只要走到学生中间,似乎找到了无穷的能量,不断地激发自己去思考,到底如何才能够让孩子们享受来自知识与生活所产生的智慧。认识你自己,孩子们就像一面面镜子,教育者完全可以看到身上之不足,不断克制生活中的种种不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不是自以为是,浑浑噩噩度过每一天。教育之大情怀,不在意个人荣辱得失,在意于孩子到底能否得到进步。以学生的进步为自己的快乐,而不是着力于自己的得与失。许多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会说一些空话,而是在心系孩子成长的同时,在意于到底有没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一个人的修养不在于读了多少书,而在于学习与生活中到底有没有保持一份热情。激情四射,没有一份对工作的大情怀,又怎么可能爆发惊人的能量。孩子们就是一个个含苞欲放的花蕾,你只有真正意义上愿意给予光明和热量,才能在等待中闻到花开之时所带来的浓浓香气。不要以为教育再普通不过,在抱有大情怀的教师手上,如魔术师一般,不断地会变幻出奇妙的世界,让孩子在惊奇与快乐中享受幸福与充实。

一个有着教育大情怀之人,他在学习与生活中从来不缺乏亲近大自然。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个人,如果整日里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就有可能坐井观天,渐渐地就会变得孤陋寡闻起来。大自然,就像一个超级调节剂,无论你怎么样的心绪复杂,只要走进去,渐渐地心情就会平复,慢慢地,心灵深处就会绽放最美的花朵。亲近大自然,从本质上说,很好地诠释了人作为大自然之子的必要性。我认为,一个人的大情怀来自于大自然的赋予,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所赋予的一切往往能够让我们站得高,望得远。

许多心胸狭窄者,他们如燕雀一般,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殊不知,一个人境界有多远,就在于到底心中装着什么样的大自然。天地人合一,人居于天地之间,没有什么自大可言,只有在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中超越自我,才能够“知不足而后进”。

情系山水,明心自明,一个人行而不远,又怎能心中藏着大智慧?许多仁人志士,患得患失,等到走进大自然,与天地同步,才明白活着不过渺小,何必在意于得与失,反而能够放下苦海,找到幸福的彼岸。

一个人在大自然中赢回自信,才能够眼界放阔,保持做人之大格局。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自己到底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工作标准。许多人之所以患得患失,没有工作激情,似乎满腹牢骚,关键就在于没有大格局,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受到损失。一个人不在意自己,我认为不行,如果太在意自己,恐怕也不利于更好地工作。如果能够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让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工作的幸福之上。

人生之大格局,在教育,我认为有必要思考一个孩子的成长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想着如何得到更多的利益。有人说得好:教师想要进步,有必要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问问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才能够放下个人荣辱,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让孩子们进步。孩子的进步大于天,正因为如此,陶行知提出“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至理名言,殊不知一个人真正想要让孩子得到进步,不愿意花费心思,恐怕不怎么可能?洋思中学有一句看似荒谬的格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实质上在勉励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缺乏大格局意识。学生的教育未必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在生活与学习中,渐渐得到进步与发展。许多人误以为只要学习好,一切都会优秀。我想,如果把人的成功仅仅归结为学习成绩,未必格局太低,不妨从社会大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够更好地审视一个孩子的成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多层次的人才,而不是单一,如果全社会都一个模子下来,恐怕最终的发展也是畸形的。所谓大格局,我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不应该过分强调统一,有必要在个性化的基础上让其得到进步。教师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到底如何看待一个孩子的成长,怎样对待自己所在的学科,如果仅仅把孩子的进步归结为分数的多少,学科的教学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我看,尽管在狭窄的范围内,自己可能还会洋洋得意,但从教育大格局来看,无疑是很难算是优异的。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就在于到底如何看待一个人的成长,分数也罢,知识也罢,如果不能够在人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不高的格调注定了教育最终的失败。我想,教育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时需要堂吉诃德精神,如果老是在世俗主义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可以肯定,想要让智慧在教与学中碰撞出火花,当然是难上加难了。

教育智慧在意于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大格局,而不是沉迷于井底之蛙。唯有大格局才能缔造大境界,许多成大事者,他们在繁杂的事务中不会焦虑不安,而是一蓑风雨任平生,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才能够演绎出人间伟大的传奇。教育之智慧来自于大格局,更需要缔造大境界。一个人到底追求什么样的教育境界,完全在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的可怜之处就在于所在的圈圈太小,容易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如果不求上进,就有可能如孔乙己一般,在嬉笑怒骂中成为多余人。教师的悲哀之处就在于不能走出去,看不到大千世界到底是多么的精彩,往往会看不到自己存在什么样的短板。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境界至高者,他们如无边的大海,愿意低下头,纳谏如流,集思广益,团结更多的人与自己一道去创造教育的神奇。

教育的大境界绝不是孤胆英雄,而是一群人共同的杰作。许多平庸的管理者,他们常常强化个人英雄主义,殊不知,伟大的教育境界来源于每个人的智慧,只有人人愿意为教育奉献一切,我才能够看到教育所迸发的惊人能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教育之路漫漫,我们只有在行进的过程中保持教育之大情怀,尽可能从大自然挖掘教育之活力,让教育世界拥有大格局,真正缔造教育大境界,才能够让孩子们在健康与快乐中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