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别忘倾听孩子心灵深处微弱的声音

发表日期:2017-3-24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这些天,我可能是身体过于疲劳的缘故,上起课来似乎就像踩在棉花团上,云山雾罩的,难怪整个课堂效率未尽如意。坐下来,冷静思考,我发现,教师的状态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劲头,如果课堂没有氛围,智慧难以碰撞,说不定在细节上存在问题。

这不,刚刚下课,有学生在底下嘀咕,“怎么可以这样,罚就罚呗!”很快,声音被嘈杂的课间吵闹声盖过了,如果没有倾听的习惯,我说不定早早离开教室。多年的经验告诫自己,每逢上课,都要充分准备,及早走进教室,在准时下课的同时,不妨逗留一会儿,目的很明确,就在于最大限度让孩子走进课堂,发挥应有的作用。

与孩子相处,随时都发生变化,我们难免会忽略一点一滴,如果不及时沟通,说不定就会矛盾愈积愈深,走上了水火不相容,那就麻烦大了。教师别忘了倾听来自孩子潜意识里的微弱声音,这无形中给教育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走进孩子的世界,绝不是口头上说的那么轻描淡写,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坚定不移地走察言观色之路。为什么要提前走进教室,我想,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观察孩子学习的状态,如果学习状态不佳,我们就没有必要生搬教条,不妨降低课堂学习难度,等到孩子们情绪稳定下来,再进行有效的教与学,这种根据学情随时调整,不热爱学生,不热爱教育,一般情况下很难做到。

不知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时不时会滑入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惶恐境地。一方面有必要充分备课,尤其是我们这些中年教师,喜欢以经验来处理一切,殊不知,啃老本常常带来的是机械主义,不考虑学生的认识规律,只知道在知识的学习上任意为之;另一方面有必要提前到教室里,与孩子们沟通,而不是直接上课,良好的沟通就像炉子生火一样,慢慢地,整个课堂才会有着智慧的味道。

优秀的课堂,一定是回味无穷的,然而,在教室里,我们不可能永远的激情四射,就像老虎还有打盹之时,更何况活生生的人呢?教室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一方存在状态问题,都有可能给学习本身带来困难。一堂课结束,稍作停留,你就会从孩子的神情中判断效果到底如何。不了解学情的教与学,透过假象,你就会发现,许多时候,只有真正从心底接纳孩子,才有可能在无招胜有招的前提下,让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

教师是陀螺,如果忽略了学生这样的重心,就算陀螺转得再快,恐怕都很难演绎精彩。教师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如果学习得不到进步,就算教师在外面牛皮吹上了天,文章神采飞扬,我看都是飞机上吹笛子,空对空,没有实际的价值。

一个孩子,在言谈中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职业本能告诫自己,一定在什么方面出了问题。当然需要找来心与心的交流,这时选择地点特别重要,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不定会让事情变得特别糟糕。我选择在暂时没有人的办公室里,尽管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没有什么问题,但从其眼神中可以判断,问题到底是存在的。为此,我回忆到昨天的检查作业的一幕,这位八年级的小伙子,没有按照要求去做,被狠狠地训了一顿。在交流中,提到了这件事,没想到,轻描淡写的脸渐渐变色,眼圈开始发红了。是的,八年级的孩子,个子长高了,看待世界特别在意自己的脸面,换角度思考,如果是我,当时在办公室里一定特别难看。只不过,我当时训斥的学生太多,固然没有过多的维系其面子。事实上,这样的谈话,不需要多少结果,往往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就会在无意中解决了师生之间的尴尬。

一句话不同的人不同的表达方式,说不定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产生校园暴力,师生冲突,说到底,就是师生在相处过程中,由于言辞不当,给对方带来了伤害。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一个人想要成为真正的教师,就有必要从经师向人师发展。孩子们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人带着情绪做事一点都不奇怪,如果没有人及时给予引导,说不定就会在纠结中走向痛苦与怨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就会发现许多问题的根源不是学生而是来自教师本人。

孩子们不是逼得那份儿上,绝不会走上反抗的道路。不要老是在孩子犯错误时推卸责任,毕竟,孩子依旧是孩子,如果以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最终带来的可能就是彼此之间的伤痕。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我们在对孩子严要求的同时,不妨多倾听来自孩子心灵深处的微弱声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有什么困难不可以战胜呢?

这些天昏昏沉沉,正如有老师所说:“如果孩子状态不佳,自己六神无主,课堂就会无意中荒废”,是的,课堂一秒钟都担不起,如果我们没有自我觉醒之心,说不定一学年下来,就有可能成为误人子弟之人了。

走访孩子们的家里,我和同事深有感触,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太重要了,哪怕智力再怎么聪颖,如果家庭环境不理想,学习一定会大打折扣。我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愿意到其家中走一走,就在于潜意识告诫自己,如果教师不能够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又怎么可能对得起教师这职业称号。

倾听孩子微弱的声音,哪怕那间或一轮的眼神,你都能够看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与孩子在会议室静悄悄地交流,不需要多少废话,有时只需要静听,在遇到困惑时,稍微冷静地分析、分析,说不定,就会彼此双放得到满意的答案。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一个人在孤独无助时,又何尝不希望世上出现可以倾述的对象吗?殊不知,孩子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会因为环境的变化,陷入无休止的枯燥之中,未必在意于教师如何的不得法,有可能来自父母的教育失败,我们有必要如《三个枸杞豆》里面的三叔一样,做一个人成长的引路人。有人说,孩子的大脑就像一个需要点燃的火药桶,问题是,在成长的世界里,如果整日里阴雨绵绵,看不到阳光出现的希望,又怎么可能绽放最美的烟花呢?

倾听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孩子们的尊重,更是对职业的一份尊敬。我们的工作之路重复而漫长,只有随时倾听孩子成长中微弱的声音,你才会充实而丰富的忙碌起来,无论走到哪里,才会问心无愧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人到中年,许多人接踵而至,你很难专心工作,倾听孩子微弱的声音就像永动机一样,可以传递无穷无尽的能量。教师工作是否幸福,我认为能够倾听到孩子拔节的声音显得特别重要,如果心底讨厌孩子,只知道责怪孩子如何糟糕,不能正确地帮助其解脱尴尬的局面,极有可能在逼迫孩子学习的同时,让彼此之间失去共同的语言,最终很难在学习与生活中达成默契。

多元化的社会,愈来愈考验教育的耐心与智慧,我们在倾听孩子微弱声音的同时不妨自我反省,多思考,如何从孩子的角度帮助其成长。一旦孩子获得了进步,我们会听到更多来自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久而久之,教育的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