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让教师的暑假真正“福利”起来

发表日期:2015-8-11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长达两个月左右的暑假,本该是老师们令人羡慕的“福利”。然而,记者最近与一些大学教师接触后发现,轻松悠闲已不再是大学老师暑假常态,不少老师要忙着备课、做课题、搞科研、写论文;还要忙着读书充电、练内功。当然,除了大学教师,一些中小学教师的暑假可能也被繁重的工作任务挤占。

实际上,暑假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猛回头,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做,等到开学再次走上工作岗位,自然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

我们教师这个群体就像一群绵羊,已经习惯于牧羊犬的管束,一旦没有了真正的约束,自然不知道东西南北,只能凭着感觉纠结于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忘记了,自己除了琐事还有修心养性。一个成熟的教师,他绝不会把做课题、搞科研、写论文、读书充电作为一种累赘,而是作为新的起点来看待,这才能确保走上工作岗位不至于手忙脚乱,误人子弟了。

如果说平日里没时间看书,我们还情有可原,但到了暑假,我们完全可以挤出时间来读教育专著,结合自己的平日教育经验,写点教育教学随笔,日积月累,一篇篇鲜活的论文水到渠成的写出一点也不奇怪。

正如赫舍尔所说:“没有什么是比甘于臣服自己陋习性更难克服的了,世人必须勇敢,坚持而沉着地为内在的自由而奋斗”,然而,我们更多的习惯于经验主义,不愿意在固定的思维上产生一些改变,导致,自己的教育教学愈来愈呆板,没有了灵气,到时候,心力交瘁是这一类教师最形象的写照。

教师平日工作里不善于读书,自然到了暑假也别指望静下心来读书,尤其是那些难懂的教育教学专著。我们都知道,如何读一本书也是有考究的,许多人,你让其读几张报纸,几本杂志,他还能坚持下去,如果让其读一本厚厚的教育教学专著,恐怕云里来雾里去的情况就会居多了。难懂的书籍需要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思虑过去,如登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在跋涉之时不忘欣赏风景,从而享受到书山呈现的一幅幅最美的风景。

人其实渴望心灵鸡汤,然而有没有多少批判精神,喜欢尽信书,一旦书中的论断与生活工作有点不相吻合,不是去思考为什么,而是满腹怀疑,武断地认为书上的理论不符合自身的实际。如此,许多人宁愿在黑暗之中苦苦地寻找光明,也不愿意在思想的指引下,走出洞穴,去发现真正的人生真谛。

对于不善于思考的人而言,名言警句比哲理思索更重要,否则,布鲁诺也不会走上火刑架。作为平常教师,我们已经习惯于给孩子灌输专家学者的论断,自己也不会去思考,这样做对吗?导致自己也不怎么喜欢在否定之否定中找到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与之交流,三言两语还算有真知灼见,随着谈话的深入,你就没有了继续交流的心情,为啥呢,他们总是在堆砌别人的东西,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切,人云亦云,对于寻找真理的人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读《安息日的真谛》,我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不要以为来日方长,殊不知,时光飞逝,无论你喜怒哀乐,他都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行走,等到书到用时才悔恨怎么不愿意读书呢?那时又有啥用呢?

黑格尔认为“密涅瓦的猫头鹰唯有到了黄昏方能飞行”, 他把哲学看成一种反思的活动,一种理性的思想。若将人类的“思想”和“认识”比做鸟儿在旭日东升的蓝天中翱翔,自然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指代的就是“反思”。人只有在反思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选择不断地前进。然而,真正促进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一方面就是一些善于思考学者的书籍,另一方面,就是保持一颗好奇之心,不惟命是从,多思考,这样做对吗?如此,你才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走得更远。牛顿认为自己的成就是建立在巨人的肩上,如果我们不善于评判的看待先哲贤者的东西,自然只能成为书本的奴隶,没办法让自己的灵魂更加的安宁与睿智。

教师应该尊重自己的职业特点,两个月的休息不应该荒废在无所事事之中。实际上,许多教师也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在为生计而奔波不停,毕竟一个家庭,教师不可能是一个角色,他还是家里的顶梁柱,不可能过分空闲下来修心养性,为了生存而奔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本来,教师满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做点补课之类的事儿,然而,国家三申五令,许多人只能不务正业,在其他领域打工赚点零花钱,这样的教师,你如果看到,千万不要抛出鄙夷的目光,毕竟人家也不容易,这样的人往往四十多岁,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花钱,不多挣点又怎么行呢?也就是说,国家给教师的待遇依旧没办法让教师过上闲适的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此等情况,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教师从来都是凡人,能够成为或者评上什么称号的人也是凤毛麟角。每次翻阅一些报刊榨汁,看到有些言论,火药味十足,我就纳闷了,这些话语也不知道有没有去认真调研,喜欢信口雌黄,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难怪许多教师宁愿看《读者》、《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之类的杂志,也不愿意静下心来读教育教学专著,这需要我们的写作者用心,不要忘记,读者到底需要什么。

这就需要教育教学专著接地气,真正意义上了解教师的动态,从实际出发,让广大教师在阅读时产生共鸣,这样的内容才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其实,当下,许多教育平台,他们都被少数专家学者垄断,草根想要保持自己的节操,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那是难比登天。教育的春天到底是在哪里,如果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在两条道上老死不相往来,谁能指望教育改革真正意义上走上破冰之旅呢?捧着黄武雄先生写的《台湾教育的重建》,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教育人的担当,想到一个个有志气的教育工作者走上街头,为了真正的教育而不断地呐喊前行。教育不需要沉默者,需要的是更多的人的担当。

同时,在修心养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精心经营自己的家庭,不妨带着老婆和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跋山涉水之中,你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和煦之风的吹拂下,不知不觉就会梳理自己的生活,不经意间,烦闷会一扫而光,得到最多的莫过于思考得来的真知灼见。

教师之所以害怕读书,不愿意搞科研,说到底,被平日里的事务主义思维给吓怕了。大家都知道,平常教师过的都是陀螺式的旋转生活,这样的思维已经被一天天的约束给固定化了,等到暑假来临,自然看到读书与搞科研,也会误以为是负担累赘了。

“这几天,天天都去参加什么培训,烦死了,还好总算结束了!”与同事在大街上偶遇,我听到的恰恰是抱怨。实际上,教育工作者想要在艰难的道路上走向光明,我们如果不把提升自我德性与专业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想要赢得属于自己的一方教育天地,那是不切实际的。

我觉得教师只有从事务主义中走出来,用心思考平日里的教育点滴,不断地反思,到底如何做才能够让自己满意、学生满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做到一张一弛,更好地把握教育人生。

如果教育教学专著能够接地气,我们的教师待遇也适合自己闲适下来,再加上教师本人不断地反思,不要陷入事务主义之中不能自拔,相信暑假这段美好时光一定会真正“福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