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我们到底追求啥样教学?

发表日期:2014-11-20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一天当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三类学校都跑到了,当然了,只要你留心去用心聆听,用眼睛去看,总会发现一些特别的东西,我知道,一所学校想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这样的理想还是那么的遥远。

小学、幼儿园,我听了两堂课,由于自己一直在初中教学,自然对这两堂课认识存在一些不解,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愚钝,反正,在热闹的课堂教学中,似乎总缺点什么。写出来,不管对不对,反正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吧!

小学的一堂课,课题是《过去与现在》,不知咋的,孩子们似乎并不带劲,没有什么热情,尽管老师试图利用小组打分来激励一切,可效果并没有完全好转。当然了,我听到最后,满脑子地恰恰是词汇的拓展记忆,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有利的,但是从题意来看,反正没有看出什么过去与现在来。

我个人觉得这一堂课的重点应该是过去式与现代式的区别,否则,也不会搞什么过去与现在,也许这是一个单元的第一课,老师应该在单词上下功夫,总之,老师强调学生朗读,这方面我觉得还是不错。事实上,与幼儿园的一堂课一样,老师的目标指向并不明确。我认为一堂课要想让孩子有收获,至少要明确目标,让孩子知道到底这一堂课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魏书生先生学习,老人家每一堂课都会问孩子们,这个任务到底该怎么完成或者有没有完成好,如果大家都会完全可以跳过去。老师的课堂目标不是仅仅打在课件上或者写在黑板上,应该把目标贯穿始终,如此,学生的一堂课就像读一本书那样,会非常清晰。学习为什么痛苦,我觉得问题就是许多孩子不知道到底应该学什么,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如此,怎么会不学得非常茫然,痛苦是肯定的了。

我主张课堂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尤其是语言课,需要师生反复大声朗读,在读中更加清晰自己的目标,更加理解自己所要学的内容,而不是什么东西都是老师教,学生学,到底能学出什么头绪来,我们真的很难判断。再说了,六年级的孩子已经不需要用那种幼稚的赞美来鼓励了,为啥呢,如果是低年级的小朋友,说不定还会激动万分,但是高年级的孩子,这样的拍掌鼓励就有些不合时宜,我发现年龄愈大,他们不在乎多少掌声,更主要的应该是在挑战自我中获得成功。

执教者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采用了小组积分激励的方式,这一点本身没有多少错,关键问题是,任何一种激励方式都存在一定的游戏规则,如果这种游戏规则不向学生事先说明,完全由老师任意为之,这样的激励也就太随意了。当然了,激励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学习,但是,我们的课的激励总是带有突发性,不存在延续性,再说了,这些孩子得了那么多五角星,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老师显然没有下文,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俨然是模糊的。我觉得这一切还是存在到底以教为中心还是以学为中心的问题,我们的课堂到底为谁服务?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我们是不可能让自己的课堂发生根本的改变。

一堂幼儿的课堂,目标在事后的研讨中依旧争论不已,到底是语言课还是科学课,如果事前这个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急急忙忙地把在外面学习的内容搬过来,这显然有些过于着急了。事实上,从老师们的研讨中,我个人认为,对于目标的设定完全是偏离了轨道,这堂课完全不是什么科学课,课题是这是谁的肚脐眼?也就是说,课堂的主要内容应该是让幼儿反复说,“这是什么的肚脐眼“这句话,至于到底是不是这一事物的肚脐眼,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考证,为啥呢,这种探究完全是一种伪命题,再说了,孩子们怎么知道,问问大伙,门有肚脐眼吗?桔子的肚脐眼到底是哪儿,西瓜的到底在哪儿,电风扇到底哪儿才算肚脐眼,这些都不是可以探究的,也是没有什么答案的,可以说,外校人家上课的目的不是探究什么,而是通过这个形式来表达”这是谁的肚脐眼?“这句话,一堂课的落脚点应该在此,毕竟,这是一群小班的孩子,怎么可能完全判断哪儿就是肚脐眼呢?

不知道是不是幼儿教育的不同,我发现,许多次听课,都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班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教学中来的,这不,一堂课,只有十五六个孩子参与,其他孩子只能在其他地方,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如果发生在小学与初中,这是不可想象的。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难以管理,如果孩子多了,那是非常难以驾驭课堂的,但是,我总觉得这样的做法有些欠妥,一堂研究课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从课堂的组织与教学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常态课吗?如果我们把目光仅仅锁定在少数孩子身上,那对于平日里面对那么多的孩子,不是很难有什么作用吗?

我认为各个阶段的研究课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常态课服务,也就是说要考验一个人面向全体的驾驭能力,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困难再多,但是总得去一一解决,问题放在那儿,只关注少数孩子的成长,这是教育的失败,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难怪有人说得好,幼儿园的教师个人成长很快,孩子们到底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尽管也有一些条款,但是家长不怎么清楚,也不会仔细琢磨,难怪有些孩子在家里休息成个月,关系也不大,为啥呢,平日里,课堂上一部分孩子可能就是放羊式的,如此,学与不学自然没有多大的差别。本来幼儿园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时候,如果不从习惯上下功夫,任其不好的行为左右,那对于孩子的终身成长无疑是不利的。

当然了,我们的幼儿园也在努力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用各种游戏来引导孩子们参与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稍微满足了绝大多数孩子的需求,但是,别忘了,孩子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如果教室不给孩子充分的游戏空间,任许多孩子游离于课堂之外,这样的课堂无疑是不值得肯定的。教师固然要专业成长,但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落脚点应该在孩子生命成长的基础上,这一点,无论什么儿童教育家都会肯定赞同的。

学校是为师生提供成长的舞台,如果失去了这方面的意义,那么学校就不会绽放生命勃发的气息,对于一个人成长而言无疑是不利的。

我觉得学校应该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自我的舞台,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和谐和信任,如果失去了这方面的基础,学校是很难发展的。

有时候,学校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出紧张与猜疑,一场考试,完全不与任课老师商量,到外面随意弄来一套试卷,搞什么测验,也不问问老师到底教到什么地方,结果,考得孩子灰溜溜的,老师眼睛只发绿,教室与办公室都死气沉沉的。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过去的地方不是这样的,人家的孩子能考,为啥我们的孩子就不能考,这一切都不是正确的理由,都是经验主义在作怪,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够保持学习热情,老师与学生都在怀疑自己,这样的地方,又怎么可能创造奇迹?什么样的学校才有希望,那就是我们的决策者知道自己的学校校情,明白自己该干什么,广大的师生到底需要什么,忘记自己学校的教学节奏,不在信任的基础上发展学校,这样的学校教育又怎么会让每个人有成功快乐感呢?

愿学校一日之不解有满意的答案,否则,办人民满意教育永远是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