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真的学校给孩子发展以空间

发表日期:2014-11-17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人呐,总会有自己模模糊糊地一点念想,小时候总是特别的远大,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切又会变化,常常在职业的范围内表现出极高的愿景。

这些天,也许是读了一些教育论著的缘故,本来安于现状的心有点走样,也开始乌托邦起来。至于能不能实现,那完全是另一回事,没有别的念想,只愿意写下来,说不定,还真的有大胆的实践者,给予变成真实。

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帕夫雷什中学,黒柳彻子笔下的巴学园,李希贵笔下的北京市十一中学,无不凝聚着写作者的理想和实践,细细品味,又怎么能够不向往之?

也许是自己才疏学浅,只能做旁观者中的一员,在欣赏别人的同时,只能不由自主地做起乌托邦式的梦来。其实,这三个伟大的教育家确实不容易,他们在走一条与别人不一样的道路,似乎逾走愈远,可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的发展似乎变得容易起来。尽管这些学校,现在人们开始阅读研究,可在现实面前,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他的帕夫雷什中学完全是一所公办学校,自然不可能跳出国家教育管理制度,只能在制度的范围内,在教育教学技巧上下功夫,让孩子在素质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毕竟,二战刚刚结束,许多家庭面对着四分五裂,或者很无奈的重组,这一切造成了许多特殊的儿童,先生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一切可能性的打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忘记生活本身的不幸。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人们为什么喜欢,主要的是,先生有一些实际操作的研究,叙述也是非常平淡而自然,不会过于矫情。

《窗边的小豆豆》,里面的主人公就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她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喜欢没完没了地向老师问问题,给老师制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老师非常的痛苦,家长也跟着揪心。这样特别的孩子,恰好碰到了一所特殊的学校,那就是小林宗作创办的巴学园。我发现人类的教育终究是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样化发展前行,在二战期间,日本的教育仍旧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一切与学习知识无关的东西,都会被老师挡在门外,小豆豆,这样一位奇特的孩子,只能选择退学。然而,是巴学园给了小豆豆新的生命,在这里,小姑娘找回了自信,在这里,小姑娘的行为得到了公允的对待,一个个精彩的活动,一次次的颠覆传统的学习,孩子似乎生活在魔幻版的境界里,自由自在的长大。

巴学园教育的一切,社会上也是抱着怀疑的目光,只不过当时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战争方面,对于教育,不会如当今之中国,这样的引人注目。巴学园是在特殊的年代诞生的,这也是小林宗作老师的伟大教育成果,可惜的是,这所学校还是毁于战火,小林宗作没有过于悲伤,只不过在问自己,下一次,我们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这样一所学校,在无情的历史摧毁下,静静地离开了,可精神却得到了世界人民的理解,只要看看这本书的销量,就能够想象到。

理想一旦与现实走在一起,要么在悲观中走向灭亡,要么在困境中凝聚智慧,实现质的飞跃,这一点上,李希贵校长选择了后者。北京十一中学,他精彩的社团活动,让我们这些下巴老式的普通教员大开眼界。

十一中学的孩子,在这位可敬校长的带领下,似乎都是伟大的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一切都值得人去推崇。李希贵先生没有说一些广告之类的话,而是通过一所学校上上下下的努力,不管学生是第一,还是第二,只要能够把乌托邦式的教育理想变为现实,这样的努力是值得每个人去欣赏的。

教育代表着社会的未来,更需要代表自身的未来,可现实往往是教育在现实的圈圈里非常惶恐的窒息,社会上的一切有头有脸的人士都可以对之说三道四,一些并不懂得教学的管理者在哪里吆来喝去,这样的教育,又怎么可能实现质的超越,反正没有任何的底蕴可言!

帕斯卡认为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我觉得一所学校,要真正的代表着一种未来,这需要我们的国家给予政策方面的鼓励,需要我们的教育家孜孜以求地追寻,更需要社会给予理解,一旦学校拥有了真正的思想,师生的尊严才会得到实质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