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考试作弊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发表日期:2014-11-9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说起考试作弊的事儿,可以说每个老师都会多多少少碰到,就像猫和老鼠做游戏一样,时不时会闹出一些笑话来。没有谁想作弊,也没有谁愿意看到作弊,毕竟一旦暴露,难堪麻烦是肯定的。

这不,据112央视报道,个别培训机构在2014MBA招生考试中,通过考前发放无线电作弊器材、考中传送考试答案等方式组织考生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考点进行作弊。对这一事件,教育部高度重视,立即请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请工商管理部门对有关培训机构进行调查,要求黑龙江教育部门对相关考点、招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教育部已派工作组赴黑龙江督办查处工作。

考试作弊,似乎成了教育的一大诟病,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知道,考试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测试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某些行业、某些机构可以选择正确的人才,如果失去了公正性和客观性,难免会出现自我评价不清和人才任用不准确两种情况,从一定程度上说,对于参加考试的人是不公平的,不利于一个国家正确地选拔人才。

自古以来,考试作弊就一直是讽刺的对象,没有人愿意背上考试作弊的帽子,这是非常丢人的事儿,吴敬梓先生在《儒林外史》中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考场作弊的场景,有人传纸条、有人给眼色、有人以咳嗽为号,……什么东西都有,监考老师看到这些现象,有些不解,又有些无奈,毕竟寒窗苦读,没有谁愿意做这样的恶人。我们知道自古无场外举人,许多人就是抱着侥幸的心里进入考场的,就是希望考场出现混乱,自己可以浑水摸鱼。然而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希望有真正能力的人来辅佐自己,自然会在考试这个环节增加一些项目,不为别的,就是害怕一些平庸之辈混入自己的统治集团,到那时候会吃许多苦头。

本来,人们在没有发明考试之前,往往采用推举的方式,可是出现的情况却不怎么如意,那种真心推举贤士的鲍叔毕竟是少数,十之八九都是希望自己圈子里的人能够进入权力机构,以便在统治集团内部得到更大的利益。

隋唐时期,也不知是哪位杰出人士发明了科举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统治者发现人才,也有利于正确地使用人才,一句诗说得好,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也充分肯定了科举考试的作用。

然而上边有什么样的政策,下面也有什么样的对策,许多没有关系的人却因为考试成为了师生关系,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利益集团,唐朝之所以灭亡,多多少少地与朋党之争有关系。其实,统治者最怕自己的内部出现一个个小集团,甚至会危害自己的统治,往往会在几个利益集团之间弹钢琴,随时准备打击这些集团,问题是,集团只会随着人的私欲愈来愈多,直至出现一个个圈子,这些圈子有串联起来,成为大小不等的圈子,一环套一环,让刚刚走进仕途的人摸不着头脑。

只要稍微懂得科举考试的人都知道,国家重量级人才的选拔都要经过最高统治者的认可才行,可是单凭一两次接触就能够搞明白人才的几斤几两,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这也就让一些统治者不怎么信任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先到地方任职,以便做进一步地考察,这确实发现了许多真正的人才,但是人总是会随着地位的变化而变化,自然会让选拔制度经历一次次考验,乃至于发展为八股取士这样的狭隘轨道,这也就预示着科举考试的失败。

试想想,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在上上下下的人中影响多大,俗话说,鲤鱼跳龙门,说的就是人只有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考试认证,才能够真正地走进仕途,大展自己的宏图。老百姓也知道,一个孩子一旦考出来样子,自然会得到周围人的称颂,毕竟人还是需要面子的。问题是每个人都这么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教育出了难题。当下的“择校热”、“重点班”、“作弊案”等现象都是与这种传统的思想有关系。许多家长很少从为社会做贡献的高度勉励孩子学习,而是以“吃得苦中,方为人上人”作为诱惑,潜台词很明确,只要考好了,一切应有尽有,可以享福一辈子。这种统治压迫人的思想无疑摧残了孩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会培养出一个个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人,那种宁愿坐在宝马车里,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的现象并不少见,为什么许多漂亮的女孩子愿意做有钱人或者有权人的二奶,不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我觉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进一步发展,每个公民都要有一定的道德底线,而这种底线需要从小进行培养。

考试作弊,这种现象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教育存在的尴尬,一方面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真人,另一方面教育又需要迎合社会的世俗力量,这就直接导致许多学校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重中之重,没有真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育许多问题没有很好地发展的原因所在。

从教育的自身内涵来说,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思想品德,关注人的行为习惯,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关注人的学业水平,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学校杜绝作弊行为。千万不能因为某个短期的利益给作弊这种行为开绿灯,搞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游戏,这种默认地方式至少会给孩子的发展产生错觉,反而不利于孩子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更不会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去探究知识,发展并完善自己。

我曾经带过一届学生,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三年都是没有换班,这些孩子一开始学习有些浮躁,做事儿不怎么踏实。后来冷静下来一分析,才明白孩子们学习浮躁的原因,有时候,某些孩子可以靠隐秘的作弊获得不相称的成绩,老师们也觉察到了,孩子们也感觉到了,我自然不敢马虎,搞了一场诚信考试,当然了,老师不在现场,孩子们做一张试卷,可以想象,没有人的监督,孩子们自然自觉性不够,绝大多数孩子都有了作弊行为,在此基础之上,让孩子们写自我反省认识,召开班会课,专门讨论作弊的危害,乃至于后来无论老师在不在,孩子们都能专心考试,结果中考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反而不错。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始终心魂落魄,游离不定,怎么能够考出像样的成绩,只有专心致志地学习,才有可能带来好的效果,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认识到的,学校在这方面也不可忽略,否则,迟早学校的牌子会砸在自己的手上。

这次个别培训机构在2014MBA招生考试中发生的事儿无疑是潜规则在起作用,可以说,这样的机构就是希望通过不正常的手段来创造出所谓的神话,从而招揽更多的人来,以便得到更多的利润,说不定还会带动一方的经济发展,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有意思的是,许多大学生似乎患上了工作恐惧症,他们明白当下岗位紧张,一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这也就为许多培训机构带来了便利,要么是考研究生,要么是考公务员,当然这些培训机构希望每个学员都能够通过,人除了通过科学的知识传输外,作弊自然成了最合理的方式,既省事又能够产生效应。可以想象,这种考试说不定是培训机构与主考机构合作的结果,这种联系在社会上也不少见。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学习诸如弹钢琴、跳舞、书法之类的特长,每次去考级,都不是那么的复杂,有时候只要稍微几分钟,一切都好了,至于孩子到底有没有学出点名堂来,谁也不敢肯定。

可以说,主考机构和培训机构一旦走到一起,真正遭殃的是那些无辜的学员,他们没有学出像样的本领,当然也有另类,有些人参加培训就是希望得到一些证件,从而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服务,可以说如果没有记者的暗访,没有利益集团之间的倾轧,这种黑幕是很难出现在世人面前的。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青少年诚信考试的力度,不要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忘记一个人全面的发展,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底线,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督查力度,尤其是断绝培训机构与主考机构的联系,从而为整个社会选拔人才营造一个和谐、文明、公正的环境,这才利于工作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