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叶圣陶老先生的三句话耐人寻味

发表日期:2014-11-4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学生应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教是为了不教;学校要教学生做人,学知识在做人的后头。”恰逢清明时节,草桥实小师生陪同叶老的孙女——《中国少年报》原主任辑叶小沫老师来到叶老墓前纪念缅怀,叶女士回忆爷爷当时说的三句话。

民国时期的教育大师,说出来的话平平淡淡,不像如今的一些教育专家,拿着什么大帽子吓人,总是显摆自己如何的有学问,要么引用一些外国的高深理论,要么自创一些自以为不错的发现,就是不喜欢好好说话,搞得下面的老师也不知所云。毛泽东先生就认为,讲话要具有大众性,不要说得文绉绉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事实上,毛泽东主席就是一个善于说话的智者,他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乎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无人不解,哪怕是刚刚学语的小孩子,也能够说上几遍后,朗朗上口起来。当然了,平平淡淡的话中有耐人寻味的道理,这就是智者与普通人的区别了,而毛主席和叶圣陶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细细品味叶老的三句话,如果能够真正做到,我觉得你至少是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不至于误人子弟。

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儿,这句话说得就是养成教育问题。我发现一所学校之所以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这完全需要良好的习惯加以支撑。事实上,我们的许多学校对于孩子的养成教育不怎么重视,总觉得校园里只要抓好孩子的成绩,其他都可以马马虎虎。结果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一边孩子辛辛苦苦地打扫卫生,另一边孩子又在扔垃圾,老师又在丢烟头,也不知这样的恶性循环学校管理者有没有看到,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是对打扫卫生的孩子最大的不尊重,也是养成教育没做好的最刺眼的写照。栟茶中学已故校长姚止平先生为什么要提出扫地也要扫出个全国第一来,不就是认识到孩子的养成教育没有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之间紧密联系起来了。试想想,一个孩子整日里卫生习惯、饮食习惯都特别糟糕,他的学习能搞好吗?值得怀疑。我常常发现,一些孩子的抽屉里什么都有,一个教室里充斥着麻辣条味,可以肯定,这样的学生,如此的班级一定在养成习惯上没有认真注意,自然学习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曾几何时,有一个学生,只要走进其课桌,就会发现地上也罢,桌上也罢,抽屉里也罢,垃圾堆得满满的,周围的孩子都觉得看不下去了。有时候,帮助其收拾一下,会发现大大小小的垃圾占据了两箕畚还有余。这样的学生,只要一到下课时间,就会马不停蹄地赶往学校小商店,除了吃还是吃。事实上,老师想要把其七八年的习惯纠正过来,确实要花费很多的心血,这也是许多班主任老师皱眉头的地方。几乎每个班级都会出现这样的学生,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会把这个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处理,问题是,有些家长并不配合,只要孩子一回家,才不管学校那一套呢,零食啥地方都有,生怕孩子饿了,影响个子和健康,这也就需要班主任经常到孩子家去看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家长能够参与进来,一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可以说是学习的重要前提,马虎不得。

教是为了不教,只要是一名正常的教师,没有哪个人不知道这句话。可是到了课堂上,我们又会为了赶进度忽略了这个原则,往往采用灌输的方式来解决课堂上的问题,从而培养了许许多多的没有独立思考精神的社会主义新人来,确实是时代的悲哀。有人说,为什么有些高考状元会堕落下去,平庸下去,说白了,那种应声虫式的学习生活带给一个人的不是创造力,而是好吃懒做,没有什么出息,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已一样,迂腐不堪,又怎么能够在这样一个开放、快节奏的社会里立足?教是为了不教,说白了,老师应该是孩子解决问题的帮助者,而不是一个问题的终结者。如果仅仅让孩子记住一些问题的答案,而不注重探究答案的方法和途径,孩子只能昏昏沉沉地加以接受,缺乏思维训练,这样的课上还不如不上呢?正如有孩子所说,本来对某个概念还有自己的认识,可是上课之后,反而糊涂了。一个照本宣科的老师,自然不会认真地钻研教材,说白了,他的课是真正的无效的,误人子弟的。每每看到一些老师在那儿叽里呱啦地说着枯燥无味的概念,千方百计地在讲台上卖弄身姿,我的头就要发胀,不免疑惑道,你怎么这么不信任自己的学生,你为啥不给孩子消化和探究的时间,说不定孩子的表现会出乎你的想象。一个成功的老师会让课堂成为孩子自我展现的舞台,而不是自个儿在那儿唱独角戏。教师为了不教一旦落到实处,教学相长才有落脚点,一个老师要想提高自己,除了不断地学习前沿教学理论之外,我觉得还要激发孩子自我探究能力,这样的教学才会让创造力发挥到极致,孩子的自学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学校要教学生做人,学知识在做人的后头。问题是,许多学校教学生做人往往落实在纸面上,墙壁上,就是不愿意落实在课堂上,行动中。无论是过去的日常行为规范,还是如今江苏的“八礼四仪”的深入推进,我们都不能敷衍了事,需要从骨子里加以重视。教学生做人这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一个人就算掌握了再多的知识,也未必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正如龙应台女士所说,一个纳粹头子让犹太音乐家们拉着小提琴送他们的同胞进入毒气房。这样的纳粹头子就算有知识,可是妄自尊大和草菅人命,完全是一个没有修养的人。我们如果不注意孩子做人方面的培养,到头来,培养的往往会是“高智商的野蛮人”(来自赵丽宏写的《为你打开一扇门》),自私自利,没有一定的素质,最终只能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身边不是经常有这样的人吗?在学校里是佼佼者,可是一旦步入社会,就会失去了重心,自高自大,眼睛里没有别人,稍有不如意,就会急躁不已,自然手忙脚乱,干不出像样的成绩来。知识的学习可能带给你高等学府的毕业证书,但是真正的学习能力那是骨子里的,需要潜移默化地慢慢培养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会许多人不能公正的看待,十之八九都是在做人方面缺了点什么,别人成功,自己不认真反思,反而嫉妒不已,一旦别人遇到了困难,本能式地落井下石,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明朝官员刘大夏就是一个知道如何向上,唯有放下这样道理的人,他在明孝宗面前没有掩饰自己曾经存在的杂念,但是他真正地把圣贤书上的思想读透了,知道了人应该怎么做事、做官、为人,正因如此,先生才没有贪污腐败,反而与王恕、马文升一起合称为“弘治三君子”。

由此可见,叶老的三句平淡的话,要想真正实行起来,还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倍加努力,只有成为有责任心,讲良心,懂教育本质的人才会教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