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时代呼吁学校走向开放

发表日期:2014-11-4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学校发展,在改革的今天,我觉得开放特别重要,那种闭门造车式的改革已经成为过去,如今信息的爆炸式发展,知识成几何级数的产生,人们都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这一切都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开放性,没有开放,学校教育想走得更远,就算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那也是没有后续力量的。

学校,这个承载着民族梦的地方,它是社会、家庭关注的地方,谁也不敢有所松懈。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改革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家长、社会的误解。

尽管高分不能代表着一切,许多优秀的孩子在社会上碰壁,但是每一个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校出类拔萃,可以说,学校不仅是孩子学习的地方,更是家长角逐实力的舞台。为什么会出现大多数学校冷清清,极少数学校火爆异常,不就是每个家长都在卯足劲儿让孩子享受印象中的优质教育。

有人感叹,为啥好好地规则,就是没有人愿意遵守,你在台上宣布,你以文件的形式出台,神通广大的人才不会理睬呢,他们能够找到一些有脸面的人,让一切纸面公平的规则失去了效应,至少,再怎么折腾,没有那个教育机构可以让孩子不可以上学。

学校要想走出困境,我觉得不要怨天尤人,外来的力量很难解决内在的困难,需要一所学校精诚团结,劲儿往一处使,然而,目前特别是薄弱学校,人心往往是涣散的,那些稍微优秀的教师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些不怎么优秀的教师却在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这种工作状态当然给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一旦老百姓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们宁可削着脑袋挤独木桥,也不会让孩子在不如意的地方浪费大好时光。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却成了大问题,许多家庭勒紧裤腰带到城里买房子,就是为了孩子能够享受好的教育,结果城里的师资、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暴涨的生源,一些超大学校的出现也不是什么好现象,另一方面,地方上的一些学校,门前冷冷静静,大量的教室空余,纯粹是浪费,有些得不偿失。

张伟校长已经离开了,读他的事迹,就像看到一个巨人屹立在每个人面前。先生呕心沥血让一所濒临撤并的学校大变样,自己却累倒了,离开了奋斗的地方。说实在的,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由于管理的重叠地方太多,一所普通学校的校长每日里都要应付方方面面的事务,再怎么坚强的人也会累得够呛。如今,从上到下在一致高喊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殊不知,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让基层的校长穷于应付,自然没有什么功夫在去谋求学校更好地发展了。显然,如果学校的校长还是如诸葛亮一样,事事都要管,那肯定是不现实的。如果你要想走出这样的尴尬局面,自然要理清管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管理中来,做一名闲庭信步的校长,这也是学校所需要的。

在一所学校校长室里聊天,只见操场上正在组织大型的演讲报告会,每个人都在忙碌,我们这位校长却能够拿出剪刀修理桌上的文竹,很显然,这位校长已经把工作安排到人,反而能够审视学校的全面工作,不至于手忙脚乱。我觉得学校的领头羊要有一颗休闲的心,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样的工作状态才能保证各方面都能够照顾到位。

我觉得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校长有广阔的视野,勇于创新管理,不拘泥于得失,带领身边的一班人咬紧目标,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一个个的成功,这就需要校长们在办学理念上具有开放性。

一把手校长不能学校什么事儿都管,但是需要每天都要挤出时间进行学习,这种学习不仅仅是纸面上,还需要走出去,跟同档次的学校建立共同体,相互交流,认真学习,及时反思,从而寻找出学校发展的独特途径,让学校与时代并轨,不至于在逆境中停滞不前。有人说得好,如今的学校为什么没有生命力,改革屡屡受挫,说到底就是管得太多,卡得太死,这有教育制度的原因,也有地方教育机构的问题,更有学校管理者认识的偏差。我们学校只要有点风吹草动,马上社会方方面面就会进行指指点点,很少有人愿意站到教师这一边说话,主管部门也会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来息事宁人,最终导致了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宁愿平庸,也不愿意走上改革的道路。

有许多东西,就是因为社会的不理解,导致学校不敢作为,事实上,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各种规定动作,就像一只小鸡,你只有让其用尖尖的小嘴破壳而出,才算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人为的从蛋壳里取出来,那不是生命,是食物而已。我们培养了一些不怎么合格的社会新人,为啥呢,就是一些本来的动作没有到位,一味地妥协,迎合社会,这是教育改革失败的关键原因。

一个与时俱进的学校管理者,他需要不断地借鉴来自教育前沿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知识,不断地反思学校管理得失,尽可能让每个在校的人都有温馨的、可依赖的环境,都有自己骄傲的地方,否则,你的管理再怎么先进,也会没有任何的效益。成功的管理是建立在被管理者理解的基础上,如果被管理者不理解,这样的管理是不能爆发能量的。

主要管理者拥有了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发展就有了方向,任何人就有了动力,有了主心骨。在此基础上开放课堂,公开管理程序,主动接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监督,请家长走进课堂,让社会的一些知名人士参与到管理中来,真正做到管办评分开,学校的深入改革才有希望。所谓的管,那就是需要各级政府在学校有什么需求的时候,无条件的满足。我们的各级政府不需要跟学校讨价还价,为什么,一个地方,教育办得怎么样,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整个地区发展的水平。如果学校办不好,周围几公里的地方都会没有任何生气,许多服务业自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怎么能说不是教育带来的丰厚回报呢?学校的管理者要有开放的办学理念,要有包罗万象的管理情怀,凝聚一切智慧,让学校走向正常化、高效化。主动邀请社会各界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及时传递学校的办学思想,科学做法,让社会理解教育,一旦学校有了社会的支持,自然会一通百通,那种疲于应付也就会稍微减缓,学校的改革也就会更具生命力。

我们可以设置专门的问卷调查,一方面征求学生和教师的意见,目的是让学校从内部需求凝聚力量,更好地发挥主人翁精神,人的主动性一旦得到激发,许多困难都会得到层层力量削减,有些甚至不需要校长过问,问题已经没有了。另一方面,我们要广泛听取家长和社会知名人士的意见,甚至可以让少数家长和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学校发展董事会,定期召开研讨会,进行智慧的碰撞,思想的交流,确保学校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方方面面的需要。很显然,这种满足比闭门造车要强上百倍,就算有些不怎么如意的地方,我们的家长和社会人士也会谅解,很简单,这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的学校管理者不要以为自己吃了多少苦,就会觉得特别的委屈,只不过你干的这一些,又有几个人知道呢,为什么不能广开言路,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又能得到方方面面的理解,同时考虑问题也会多元化,立体化,这有什么不好呢?

一个真正想办好一所学校的校长要清醒的认识到,时代的发展呼吁学校要走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