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生命从坦然面对生死起步

发表日期:2014-11-2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人只要稍微懂了点常识,都会隐隐约约地问自己,到底生死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没有人回答。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生与死的问题,生是什么,人们不能够完全理解,死是什么,没有人愿意主动理解,生死没有搞清楚,活得自然是讳疾忌医,死亡之梦会时时来到每个人的心间,发生在谁身上,都是一件不乐意的事儿。

我们这样一个民族,对于生死也是没有好好地加以理解,乃至于出现一些荒谬的想法。古代的许多帝王,他们获得了民族最高的地位,可是生死不由自己做主,自然想着长生不老之术,秦始皇、汉武帝就是其中的典范,他们太爱这个世界了,只不过衰老没办法超越,就算权大于天也无济于事。

亏得秦始皇有了这样的想法,如果不是如此,徐福怎么会到日本去,大和民族什么时候开化,说不定与这样的事儿歪打正着地碰上了。可惜的是,秦始皇、汉武帝终究要化为尘土,在冷冰冰地底下任凭细菌肆虐,直至真正化为尘土。我觉得曹操之所以伟大,在生死认识方面却比这两位帝王高明多了,他没有寄希望长命百岁,明白人不可能万寿无疆,顺其自然地选择了死亡。相反也有人对于自己的疾病是避讳的,说到底还是不敢正视死亡,《扁鹊见齐桓公》这则寓言故事并不荒谬,恰恰在人间反复上演。

我们这儿有一位退休老教师,得到癌症,如果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吓也给吓死了,可老先生毕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在如皋地方志方面很有研究,自然也会坦然地面对可能致命的病菌,整日里活得开开心心,就跟正常人一样,家人看着高兴,来看望的人又怎么会不感动?医生说,老先生太顽强了,别人总是哭哭凄凄的,可他呢,整日里乐呵呵的,就像给病房一缕阳光,总是给人以希望。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看不透生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亚历山大就是其中的一个,尽管战功赫赫,给了世人无限的遐想,但是他明白生命的真谛,经常与一些哲人共处,就算被第欧根尼取笑,说什么,你不要遮住我头顶上的太阳,还是能够理解人就算有再大的功业,死亡之后,也带不走权力和金钱。亚历山大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悟道却是许多帝王将相很难做到的。

为什么一些非常贤明的开国帝王到了晚年会糊涂,不就是死亡的来临一步步扰乱了自己的冷静,荒诞似梁武帝,奢侈如唐太宗,多疑如明太祖,不都是在生死问题上没有理清楚,害得一个国家都跟着遭殃。

哲学讲人活着要有意义,前提就要认识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搞不清楚,又怎么能够保持一个平和的状态。我们许多人都指望别人来解决自己的答案,殊不知,悟这个字从来都是自己内心的事儿,谁也代替不了,就像得道成仙一样,别人只可能点拨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认识自己的最关键步骤,那就是对生与死的认识,连生与死都不愿意去正视,自然会干出一些荒诞的事儿来。许多人评判宗教,认为哲学可有可无,殊不知,正因为这两者的存在,人才能把生与死安顿好,从而更加平和地面对生老病死。

孔夫子面对学生的提问,说出未知生焉知死,只能把生死置之度外,把一切归结于仁,甚至可以杀生成仁,他的弟子的弟子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舍生取义,就是不愿意关注生与死本身。儒家思想没有给帝王的归宿带来鲜明的答案,这一点上,许多帝王只能求教于方术之士,幻想着长寿不老。有意思的是,一些投机取巧分子借助道家的名义,在人间披上宗教的外衣,把自己搞得神乎其神,从而谋取不可告人的利益,不是经常会出现一些骗子吗?他们常常利用人们对生与死的困惑,开出一些荒诞不羁的药方,那些无知者既浪费了钱财又耽误了治疗,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儿。

有一本《埃及生死书》值得每个人去看,人只有坦然地面对生与死,才会不至于面对突如其来的生与死手忙脚乱。杨绛女士一百多岁了,尽管面对钱钟书、钱瑗等亲人的离开,但是选择了从容应对,读《走在人生边上》这本书,人会觉得生与死参透了,活着反而坦然了。

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舍,其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可能跟自己一辈子的,梦里不觉身是客,人生如梦,一切都恍如昨天,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去理解,就算九死一生、出生入死,那也不过是苟延残喘,没有实在的价值。

人活着,只有不知道生与死为何物,才会整日里战战兢兢,患得患失,就算没病也会吓得有了病,君不见一些人整日里郁郁寡欢,自然积劳成疾,这又有什么好处呢?许多宗教之所以在科学如此发达的社会里仍旧有一席之地,不就是世人在物质富裕的同时,并没有真正解决认识问题,活得没有信仰,总觉得浑浑噩噩,日子如流水一样,不觉老之将至。

孔夫子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不觉喟然而叹,说出了逝者如斯夫之类的话,其实,老先生又何尝不希望了解生死,否则也不会韦编三绝,也不会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正因为人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再怎么有智慧的人也会有茫然的时候。

我真的佩服孔夫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他在死亡面前选择了从容,没有觉得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儿,因为他成了真理的象征,为世人所仰慕,他的学生柏拉图,徒孙亚里士多德都在为真理为努力思索,照样给西方文明带来了希望。

中国人需要打破儒家思想的垄断进而开阔视野,恰恰相反,西方人需要重拾古希腊人本思想,才看到了文艺复兴的希望。面对生与死,我们不可能永远置之度外,但是如何坦然地面对生与死,这需要每个人去学习、思索。

孩子如一张白纸,不可能不会面对人世间常常出现的生死,人们把生当做喜悦之事来看待,殊不知正常的死亡其实也是一种幸福,他代表着自己生命形态的变化,只不过又由有变成了无而已,这一点上,庄子就非常的睿智。他的妻子离开了人世,先生并没有过于悲伤,反而击盆而歌,为死亡庆祝,搞得好朋友惠子非常不理解。其实,人从何处来,那是一种偶然,到哪里去,谁也不知道,只有学会欣赏路两边的风景,这一段生与死的过程才会变得富有情趣起来。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特别希望让孩子细细品味每一天,哪怕是人乐事悲,燕子飞来,太阳落山,蝴蝶起舞,柳叶纷飞……这些平平常常的人、事、物都需要你用心去观察,否则,一切为名利所累,你只会觉得整日里是转个不停的陀螺,两耳没办法听到窗外的天籁之音,等到夕阳西下,自己又耳聋眼花,想着补课,一切又会不那么方便了。

人为什么活着,需要怎样地面对生与死,我们其实生与死都没办法做主,只有关注生与死之间的路途,不管前面是山高路陡,还是恶水连连,就算天地间只有一个人,照样能够闻到花的香,听到悦耳的声音,你才会觉得活着有味道。

生命的教育来自对大自然的用心领悟,只有正确地看待了生与死,你才会在生与死之间珍惜每一天的到来,怀着感恩之心,认真经营每一段人生,这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最美姿势,没有理由不去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