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学校管理者土一点又何妨?

发表日期:2014-11-2 作者:温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5888295061

在一次闲聊中,我们的一位校长半开玩笑半严肃地说道:“俺总是小心翼翼地关注学校的一草一木,喜欢精打细算,就像老百姓种田一样,不愿意有任何的浪费,也许跟不上时代了,有些土气了!”

恰好,在车经过的地方,有一家特色酒店,名称恰恰是土老帽三个字,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并没有有任何的褪色,反而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吸引人的眼球。人活着,不要轻易地忽略一些话,只要你细细品味,往往会找到你所想要的东西。

这位可爱的校长一点也不普通,在他精打细算下,百年老校一直焕发着青春,成为全市赫赫有名的重点学校,看来有些土气恰恰是一个人鹤立特行的一种方式,往往能够干出别具一格的成就来。

当然了,与土气相对的一般是洋气,殊不知,真正与土气相对的是俗气,一个略带点土气的校长未必就是一个古董似的人物,只不过在学校管理方面,知道从实际出发,反而能践行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来。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的党就有一些吃洋面包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没有分析清楚国情,按部就班地顺着前苏联的模式搞革命,结果给革命造成了无限的损失,差点把革命葬送,如果不是遵义会议及时纠正,还不知道中国的革命会走多少弯路。有意思的是,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恰恰是对中国特有研究的,带点土气的毛泽东同志,他实事求是地分析国情,了解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的革命到底向何处发展,以此为基点,团结了一大批有理想的人,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毛泽东主席熟读古典名著,点评二十四史,博览中外书籍,不仅细读马列主义著作,更会以超凡的眼光看待中国革命,正反总结了中国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正确论断,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科学名言,撰写了《矛盾论》、《实践论》,硬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三座大山。先生没有因为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就沾沾自喜,果断地提出不可沽名学霸王,不当李自成做不合格的学生,告诫党员干部不能够被权力带来的糖衣炮弹所击倒。正因为别人看来的土气才显得异常的睿智,看来,一个领域的管理者稍微土气一点没有什么关系。

我觉得所谓学校土气的管理者,就是不过于讲究所谓的虚无缥缈的花架子,实实在在地为学校的发展谋出路,不过于依赖有什么理论可以在一夜之间,就能够让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际上,管理者土气点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常常是一些沽名钓誉者,他们千方百计地想证明自己有能耐,搞一些所谓的改革,完全为自己的虚名实利想尽一切办法,总是在折腾学校,看上去轰轰烈烈,大理论一套又一套,就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这样的管理者往往与俗气相投,害苦的常常是广大师生。

我发现,每年都会在中国这样的国度产生一些创造奇迹的学校或地区,许多人兴致所来,趋之如骛地学习,马不停蹄地照搬,实际上,这些地方往往昙花一现,总是各种显摆力量的结合点,给少数人谋利,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挺佩服洋思中学的,不为别的,他的神话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它在不断的发展,许多措施都是实实在在,不怎么讲究所谓的洋气,反而注定了学校神奇延续。

也许有人说,洋思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口号有些理想化,殊不知,所谓教好的学生,洋思有自己的解读,我们没有必要过于钻牛角尖,反而是那些创造一个个新名词,搞出花样繁多的改革创新,这样的改革看上去非常洋气,实际上俗不可耐,没有一点实战效果。

真正懂教学的人,或者常常在教学一线游走的人都知道,学校的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注重平日里发展的点点滴滴,学校才可能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来。教育无小事,它需要我们的管理者更加的用心,学会精打细算,让学校以最经济的人力、物力、财力干出最大化的实事来。

土气只不过是外人的一种印象,说到底就是这个人在吃穿上不怎么讲究,完全着迷于自己的事业,有时候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能够做到一点,在如此浮躁的社会里,恰恰是特别不容易的一件事。当别人还在为升官发财觥筹交错时,自己却在夜灯下冷静地思考学校白昼发生的事儿,不慕荣利,只愿天然去雕饰,这样的管理者往往会得到老师的权力支持。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杰出的教育管理者或者工作者,他们为人低调,没有什么长篇大论,更不会到闪光灯下塑造光辉的形象,可是,一个乱糟糟的集体,只要他出现,不出多长时间,都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样人实际上才是一所学校或者一个地域所需要的管理者或者工作者。

许多人俗不可耐地显摆自己的能耐,千方百计地给自己创造神奇,似乎自己就是天地间的巨人,找到了改革中各种问题解决的药方,三人成虎,说得多了,吹嘘得多了,自然自以为是,看不上别人,可实际上,就算有了所谓专家的头屑,教育家的称号,骨子里又有什么用呢?许多对教育存在理想的人,看到某些所谓权威人士编辑的书籍,真心实意地实行,可效果在哪儿呢,这样的一次次忽悠,自然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改革举步维艰,根子恰恰在这里。

我觉得学校的发展需要每个人人尽其才,而不是搞什么英雄主义。试想想,一个地区,就靠几个特级教师,教育能保持在高位上运行吗?我看很值得怀疑。如今的教师非常痛苦,一方面要应付来自专家的指指点点,按照理想化的理论搞什么实验改革,另一方面又要正确面对千千万万个家庭,自然不敢在质量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许多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给教师以致命的打击,搞得许多教师不敢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教育实践,出现所谓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这方面不要过于对教师悲观绝望,恰恰是一些教育管理者或者专家们需要认真反思的。

真理是不讲究所谓的冠冕堂皇,他注重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有些地区搞改革,不管改革理论是否成熟,竟然以行政命令来强迫教师执行,自然不能得民心,看上去似乎搞出了名堂,实际上在吃老本,最终害苦的还是千千万万家庭,许多教师搞得焦头烂额,不能安心上课,真的应该反思了。

如果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你稍微土一点,知道为教师着想,知道学校的发展来不得半点马虎,坚持每天多到校园走一走,多走进课堂,多与教师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多关注家长的诉求,你不要再做什么表面文章了,唯有如此,你就算再怎么不起眼,你的言行恰恰散发着无限的魅力,这样的管理者和专家多了,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就有了希望。

我是一个无名小卒,只不过有一个特别的岗位,可以全方位关注学校,与许多校长接触,跟老师心心相印,反而能够得出一点粗浅的看法,纯粹是有感而发,至于为了什么,很少愿意深究下去。

在阳光下,一个穿着朴素,为人低调的校长从桥那边走过来,他默默无闻,一心为学校呕心沥血,不关注这样的人,自己都有些惭愧,不由自己,写下了上面的话。